宁景笑了笑,抬手取下面具,露出一张俊美玉质的脸,江、白二位先生原是没有见过他本来面目的,一时皆是愣了一下,只觉看到了画中人,便是吴先生也略略意外了一下,感叹宁景的风采更胜从前了。
宁景也不在意他们的反应,将面具放在桌上,道:“非是什么隐情,只是我的一些私心。”
“我宁景有幸得华夏文化传承,不想其如其他流入姜朝的文明一样,仅仅是昙花一现,华夏文化源远流长,我希望它能在姜朝一直存在下去,这一张面具,一身白衣,非是我一人之标识,我愿它能一代代传递下去,以‘景夏’之名义,与我宁景无关。”
场中静了瞬间,许久,吴先生感叹道:“景先生,这非是私心,是大义,吴某佩服。”
江、白二位先生同样如此,他们明白宁景的意思,他想让这一张玉面具,一身白衣,以及“景夏”这个名号成为在姜朝的华夏的代名词,只要“景夏”存在,华夏文明就将一直留存下去。
至于宁景付出了什么,就是他现在闯下的偌大名头以及日后得到的荣誉,都是为“景夏”这个称号添砖加瓦,就算“景夏”日后青史留名,也与他无关,最多提一句,他是第一任“景夏”。
本来,他可以独占的这些名利的。
人活一世,除了那些天性淡泊之人,谁不追求这些,大家不过都是俗人。
他们想了想,自觉自己是做不到这点,不仅是决定一下的事,后面还有很长一条路走,文化传承,哪是那么容易的事。
这事暂且不提,白先生道:“还有一事,余觉得有些蹊跷,望景先生多加注意,本来景先生面具掉落之事只在永安城发生,而且很多人原是不知道景先生本来身份的,可是前段时间,玉周城便传的人人皆知,这里面恐怕来者不善。”
宁景神色淡淡,没有多少意外,这事柳静秋于信中已经和他说了,而且他留在玉周城的耳目也早就告诉过了他,他早就心中有数。
目前来说,外面那些消息确实对宁景没有害处,甚至还帮他提升了一波声望,看来像是好事。
可是,在场众人都不是傻子,但就说哪个好人能把人底裤都扒个干净,把宁景过去行事都抖出来,传了个沸沸扬扬。
宁景直觉这事和踏雪楼背后之人脱不开关系,这些天他在平遥城两次催了明先生,让他尽快把那背后之人的来历探明一下,明先生也回禀快了,再过半月定会将消息送来。
现在也只能等一下,不过,明先生也给了他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消息——明先生曾两次看到一位年轻人从后院离开,其乔装打扮,行踪颇是小心。
明先生也是个脑子转的快的,连忙偷偷安排了人跟踪过去,经过调查,得知了那年轻人的身份——居然是青山学院学子齐鹤来。
多了的,明先生暂时也打探不到,但是这也就足够了。
齐鹤来——
宁景念着这三个字,他已经让穆泉去仔细调查这齐鹤来的人际往来,到时候只要把资料拿到手,再仔细一推敲,那背后人的身份也就能露出眉目。
不过,虽是早就知道,宁景还是很感谢白先生的提醒,拱手笑道:“在下会注意的,多谢白先生。”
白先生温和不笑,言说无碍。
接下来,四人就关于场次排表的事情商议了一下,不用说,宁景的场次被三人塞了个满满当当,以后半个月都没有一天休息时间。
宁景表面不情愿,实际心里笑开花,他正缺钱呢,衡王赏赐的三千两正好都还了宅子的钱,他无债一身轻,但也颇是囊中羞涩,巴不得多安排几场说书好好赚两笔。
虽然他心里乐意,但是宁景还是配合的装出一脸苦涩,这才让三位先生舒畅开心起来,一个个摇头晃脑离开了。
第二日,宁景下午的场,一大早望春楼就被挤得水泄不通,连侍从下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,外面还排着队有人想进来。
而值得一提的是,早在两天前宁景回来的消息就传遍玉周城,还没有确定他什么时候登台,望春楼的位置就被提前占去大半。
“哎呀,你们这些狡猾之徒,动作怎的如此快!防不胜防啊!”
“哈哈,兄弟消息不灵通了吧,在下前两天就得知景先生要回来的消息,已经提前两天把望春楼二楼雅间定下了,尔等谁都抢不过在下!”
“你们真是太疯魔了,景先生哪天登台都不知道,而且他讲什么话本都一点消息都没有,你们就抢座,别到时候大失所望,败兴而归,我不一样,我听什么都可以,你们快把座位退了,让给我!”
“哼,诡计多端!”
……
初夏的下午阳光已经有些燥热,尤其是人多之时,空气都有一股烦闷。
望春楼也是财大气粗,直接搬了几盆满满冰块,放去了房屋四角以及窗口下,又燃起凝神静气的香薰,袅袅白烟升腾而起,大开的门窗吹拂进来,带着冰块的丝丝凉气,很快燥暑之气就降下了。
等待的听客也没有一丝不耐,偶尔低声交头接耳,然后就是抬头看着台上,等着那位许久不见的白衣先生登场。
许久,阵阵轻灵之乐在楼中响起,如一道流泉,自上而下,流淌而来。
高台上,玉帘被一柄折扇挑起,一抹雪白衣角掠入人们眼中,他们皆是望来,目光炯炯。
在众目之下,那位白衣先生踱步上台,修长的五指执拿着未展开的玉折扇,他一步步走入台中,身后长发被清风拂起,脸上的玉面具在光影之下,似有流云浮动,其后,一双如点漆的温润眸子注目着众人。
他嘴唇轻启,长袖抬起,拱手一礼,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楼中上下,“景夏见过诸君,诸君安好。”
“景先生好!”
台下人齐声回道,不知为何,他们心中莫名激荡,那个人,只要站在那里,就足以让他们疯狂去追随。
君若紫星,万流相随。
宁景看着台下那一双双专注闪动的眼眸,心中像是被注入了道道暖流,他微微一笑,道:“许久不见,景夏也甚是想念诸君,今日为诸君带来一则华夏话本,望诸君喜爱。”
“此话本名为——《魔童降世》!”
……
作者有话要说:
出门吃个饭,晚上还有一章,晚点发
第203章 景夏之意
一直到晚霞垂幕, 故事才讲完。
场中的人还不愿离开,还有人用帕子擦着眼角的泪,和旁人讨论着这个话本。
“我命由我不由天, 余认为这句话真真是太有气魄,尤其是从一个孩童嘴里道出,实在是震撼我心。”
“唉,某觉得申公豹那句‘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’,更让某体会深刻。”
“殷夫人真是我辈楷模, 以女子之身依旧能降妖除魔,统帅将士, 可惜就是对哪吒的陪伴少了一些, 小哪吒太让人心疼了。”
“三太子也是,担负太多了。”
……
人们议论纷纷,故事刚开始时, 他们也有些诧异, 因为故事的主人公竟然是一个小孩,胎中三年, 最多活三年,那不就是个六岁的小孩么?
小孩能有什么故事?
结果,随着剧情的发展, 他们发现自己果然对华夏的神话小看了, 神话里的小孩能是普通小孩么, 华夏人也太能想了!
后面,他们本还期待着主人公哪吒可能发生奇迹能压制天劫咒, 哪吒会长大, 然后继续发展故事, 结果发现, 人家说三年就三年,是小孩就是小孩,故事结束都是小孩,这让他们诧异的同时不由感觉很是新奇。
这可以说是姜朝第一本由小孩主导的话本,里面的各种剧情体现的亲情友情师徒情谊也是非常难能可贵,这一瞬间,不少人都下了决定。
“明日好像景先生还要登台,我定要带我家那小子过来一起听听,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父爱如山,以后对我这个老子尊重点。”
“哈哈,某也正打算带家里孩子过来一起听听,他们定是会感兴趣的。”
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