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周城,望春楼。
“……羿被围攻至死,死后身躯不倒,目光一直望着天中明月。”
“皎皎明月似有回应,洒下莹莹光辉笼罩住羿的身躯,竟化作一位女子身影,拥着羿缓缓消散。”
“自那以后,世人再也不曾见过羿,一代英杰,救世之主,最后也只留下一段射日神话。”吴先生幽惆的声音缓缓落下,场中寂静无声。
宁景缓缓收拢折扇,声音悠远清灵,似从天而来的仙音,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,也许若干年后,会有一道身影遥望明月,在月华下,和当初那位弯弓射日的伟岸背影缓缓重叠……”
场中音乐从低落逐渐升高,情绪积累,再现当初《大羿射日》时的恢弘大气。
沉寂半晌,随着一道突兀的掌声,之后掌声雷动,便是隔了三条街,也能听到这个动静。
这令外面的人不由疑惑,讲了话本什么引起这般反响,而前两天听过的人一点也不吃惊,因为当时他们也如这一般激动。
十多日来,整个玉周城像起了一阵关于羿和姮娥的风暴,现在街头巷尾谁都能讲两句大羿射九日,姮娥奔月去的故事。
而也是第一次,他们都知道,这个故事来自华夏。
作者有话要说:
这里给《大羿射日》和《姮娥奔月》写了个结局。
文中就不写了,作话写一下。
姮娥奔月后,赶回来的大羿不知道发生何时,逢蒙趁机欺骗他是姮娥贪图长生不老偷吃了仙丹,然后飞升了,后羿不信,常常望月叹息。
逢蒙跟着大羿学习射箭,渐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但有羿在,他就一直笼罩在羿的光辉下,加上又担心被羿知道自己的阴谋,就想杀害羿。
逢蒙哄骗羿如射太阳一样把月亮射下,就可以救姮娥,羿思念成疾,便想一试,结果拿起弓箭又怕伤害到了姮娥,不忍下手,逢蒙借机把羿的弓箭骗过来,然后喊人一起围攻羿,最后羿死在了围攻之下。
这个结局是查了一些资料后,作者自己编的,不用当真。
感兴趣可以查一查,后羿射日,嫦娥奔月版本挺多的,每个人心中的版本都不同,这确实是个很经典的神话。
第69章 各方分成
这是第一次, 华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彻底绽放出的一朵花。
此前,宁景卖给听风楼的话本,他们从未说过这是来自华夏, 给吴先生的《连城》也没有。
对于他们来说,话本来自哪里不重要,世上有太多地方未知,他们只是个说书人,编造个地名都是稀松平常的事, 他们只在乎话本的内容。
但对于宁景来说不一样,能在这个世界上多出他所熟悉的东西, 让他无比开心自豪。
宁景觉得, 如果哪天他不需要为生活所需奔波,不需要为未来担忧,他愿意做为一个普通的街头说书先生, 不需要敞亮的舞台, 就坐在街头巷尾的某一处地方,给孩童讲他记忆中的那些故事。
场中听客渐渐散去, 时间已经不早了,现在天色黑的比以前早,夜里已经略感寒冷, 需要罩件单薄披风才能出门。
宁景和吴先生一起说的下午的场, 江、白二位先生在家没来楼里, 晚上还有一场由补位先生上台。
“吴先生,有人送信过来。”
侍女将信呈上, 吴先生看了两眼, 递给宁景。
宁景接过一看, 轻轻一笑, 将信放在烛火上,随手就烧了。
“看来他们是发现恐吓不了我,开始采取迂回战术了。”宁景轻笑道。
自敦夙大长公主摆驾踏雪楼后,踏雪楼现在的嘴脸可谓嚣张无比,连县令都不太放在眼里。
前两天还因望春楼得了县令允准开设第二家茶楼,踏雪楼便也借机向县令提出申请,还想把第二家就建在望春楼旁边的地儿上,结果被县令当场驳回,为此踏雪楼主还当众顶撞了县令两句。
真是好胆啊。
而踏雪楼对望春楼也在不断施压,尤其针对宁景,想逼他交出《大羿射日》背后的故事。
最初这些人提的要求比这个更过分,在公主才离开后第二日就直接来信指责望春楼偷盗他们的话本,指名道姓《大羿射日》和《姮娥奔月》都是名圣先生写给踏雪楼的,却被望春楼偷盗了。
而名圣先生是谁没人知道,不过是一个为了抢话本编造的莫须有的人物罢了。
最初,踏雪楼要求望春楼为偷盗的事公开道歉,对造成鱼卿席名誉受损的事进行赔礼,指明要吴先生和宁景亲去踏雪楼门口负荆请罪,不然就让公主来主持公道。
这是第一轮的威胁恐吓,当时还真把赵楼主等人吓到了,犹豫是否照做,可在宁景一通分析利弊下,赵楼主稳了下来,他毕竟见过世面,明白利害,不理那信,直接去求见了县令大人,回来后就镇定下来,让他们各司其事,别管踏雪楼的危言耸听。
这第一轮恐吓确实让人提心吊胆,但是一连三日一点动静没有,望春楼的人就回过味来,不再惧怕。
没过多久,第二轮威胁信送过来,这次要求简单了一些,要宁景交出话本,并且和吴先生一起写信向鱼卿席道歉,承认偷盗话本的事。
这一次,宁景和吴先生自然更加不会理会,反手整理好话本,直接登台继续说书。
后来,每次他们说完书,就会有来自踏雪楼或者以鱼卿席名义的书信送来,无一例外变着借口,或威胁或劝说,还有直接诱之以利,让宁景把话本交出来,倒是不再提让他们认罪道歉的事了。
宁景闲来无事就当个乐子看,别说,那些威胁的话还挺有趣,还有人说已经找到他家乡华夏在哪里了,他现在不愿意卖给他们,等他们把华夏的话本都带回来,他手里的话本马上将一文不值。
宁景险些没有笑出声。
若是这些人能找到华夏在哪里,别说话本都双手奉上,他跪地感谢都行。
太有趣了。
现在他们威胁不动宁景,只好来骚扰吴先生了。
“再有几日,我要回家一趟了。”宁景道,抿了一口茶放下,这一个月他赚了有一千二百两银子,加上之前的积蓄,身上已经有一千五百两银子了。
在和安村,他已经算得上小有资产,宁景琢磨着是该回去把家里的房屋翻建一下,添置些东西。
对了,还要带夫郎和他的朋友上茶楼玩,这件事不能忘,不能让夫郎在朋友面前失了颜面。
吴先生点点头,表示理解,现在话本他们也讲的差不多,不能光逮着一个话本讲,听客也会厌倦,而且他们录笔的话本马上要放在书馆售卖。
一般话本变成书开始售卖就不能再讲了,不然影响书的销量。
这段时间正适合他们开新的话本说书,也可以休息一下。
吴先生想了想,道:“景先生不打算在玉周城安个家吗?一直来去,舟车劳顿,颇为不方便。”
像他还要江、白二位先生现在都安家在玉周城,老婆和孩子都在身边,至于老家,除非有事便都是逢年过节回去一趟。
他们身为望春楼的正式先生,赚的钱又不担心养不活家里人,在他看来宁景要是长远打算,最好还是把家里人接来玉周城居住,不然每个月来去一趟,花费时间真的挺长。
这还是其次,主要路上也不能保证次次安全,现在是光景好没有土匪之类的,就怕哪天突变,回去一趟遇到危险,再也回不来了。
宁景思虑一下,道:“是有这个打算,只是这件事得和家中人商议一二,而且城中购置房屋银钱不菲,我还得攒一些呢。”说着,他笑了笑。
宁景自然是想在城里买个住所的,书中灾年城里治安比村里好,有官兵把守,避免土匪肆虐,而且到时候还会有流民到来,城门关闭不让这些流民进城,这些流民就会分散到村子里,造成许多祸乱。
只是宁景有些犹豫,是买在玉周城好还是平遥城好。
书中柳和宜一家实在是太种田了,守着一处地方不挪窝,整日都是家长里短,三餐四季,全文做过最大的决定就是开店铺和开分店,最伟大的事就是灾年分粥给灾民,然后渡过灾年,涂格身份曝光,恢复官职,柳和宜做了将军夫郎。
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!